召陵区唐桥种植合作社蔬菜示范园区发展纪实
漯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漯河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临近黄昏,召陵区唐桥种植合作社蔬菜示范园区门口依旧人头攒动、车辆如梭,一派繁忙景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菜商们聚集于此,力争第一时间批发到青椒等新鲜时令蔬菜。走进园区,呈现在眼前的则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清脆剔透的碧桃、红中透紫的紫玉等各种水果番茄长势喜人,新品种辣椒白雪公主犹如翠玉,尝来更是爽脆鲜嫩……顺着园区纵横阡陌的道路一路向前,更别有洞天,休闲餐饮垂钓设施一应俱全,一个个农家风味浓郁的餐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宽阔的鱼塘则吸引了众多爱好垂钓的人儿。
面对此情此景,不知情的人,大概永远都联想不到,这一大手笔绘就的蔬菜示范园区,竟出自园区所在地——召陵区万金镇唐桥村唐敏军、唐四海、唐国强、唐海军、唐建英几个年轻人之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五个年轻小伙用勤劳与汗水共同托起了年轻人创业致富的梦想,也为唐桥群众打开了种菜致富的大门。
2010年前,唐敏军、唐四海、唐国强、唐海军、唐建英五人还只是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几人常年在外打工,经济收入不高,仅够日常花销。一次偶然聚会,谈起各自现状,不甘平庸的五人内心掀起了波澜。
“不能再这样沉闷下去了。别人在创业,我们也要创业!别人能过上富裕日子,我们也不能一辈子受穷!”唐敏军说,说起创业,谈何容易,他们五人虽说心有理想,但该如何起步,也一度让他们十分迷茫。经过多方考察和思考,他们五人最终决定,农村出身的他们,为何不能从土地淘金?除了种粮,种菜无疑是首选。
定好方向后,他们五人开始迈出创业第一步。说干就干,2010年秋天,他们开始正式运作蔬菜示范园区建设。2011年春,在市菜办和召陵区农林局指导下,园区初步建成,仅有50亩地,春季种植辣椒、番茄,秋季只种辣椒,大获丰收,让几个年轻小伙着实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2012年,园区逐步发展到200多亩地,种植辣椒、豆角、番茄、茄子、西瓜等多种瓜菜,一步步发展壮大。
“事情的发展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唐敏军说,2013年,不少蔬菜都遭遇不同程度的病害,销量大滑坡,园区遭遇了建园以来最难捱的一年。
面对困难,唐敏军这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不懂技术,没有经验,就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为帮助园区渡过难关,市菜办也根据农时特点和园区实际需求,深入园区,以“唠家常”、“一对一”、“手把手”等方式,对唐敏军等人进行培训,为他们带来了新科技、新技术、新知识。2014年,园区开始种植“双抗”番茄新品种,园区发展再次步入正轨。园区总面积逐步达到550亩,拥有塑料大棚105座,日光温室5座,生产技术参照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范,重点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注册了“鑫盛唐”商标。此外,园区经营采取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带领周边四五十户群众走上了种菜致富之路。
滴滴汗水化作累累硕果。2012年,唐敏军几人的园区被省农业厅授予“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13年被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14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一路走来,唐敏军五人的创业之路也在园区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越发广阔。他们以蔬菜种植为依托,开始尝试开展采摘垂钓餐饮休闲等多种经营。如今,群众走进该园区,可从园区直接采摘有机食材在此烹煮,享受原生态带来的美味盛宴。坐等新鲜、原生态美食的同时,也可执一钓竿,在幽静的池塘畔,等鱼儿咬钩了,快快收线。
回望园区,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图在面前徐徐展开。对于未来的创业方向,唐敏军信心满怀地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增加种植品种,在蔬菜种植基础上,开展樱桃、核桃、葡萄、软籽石榴种植,让园区四季有花可赏、有果蔬可品,成为休闲的乐园。同时,立足“互联网+园区”模式,开展网上营销,进一步扩大园区蔬菜销路,做强蔬菜产业。
责任编辑: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