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买面膜 遭遇维权难
漯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漯河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近日,市民晓丽在微信群里购买了面膜,使用后脸上起了大面积的红色斑疹,可是她想退货并索赔时却遇到了麻烦。
微信群里买面膜遭遇维权难
7月3日上午,晓丽拨打新闻热线反映,6月初,她的微信群里一个叫“生如夏花”的群友加她为好友后,极力向她推荐一款美白效果“奇佳”的面膜,晓丽以试试看的态度花186元购买了5包共50张面膜,并以发红包的方式把钱转给了“生如夏花”。
晓丽使用后发现效果并非如“生如夏花”声称的十天见效,而且面部刺痒出现了红色如青春痘一样的斑疹。涂抹芦荟胶等不见效果,晓丽只好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经过诊断,晓丽脸上的斑疹是因为面膜中含有刺激性的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在花了近200元后,过敏症状才好转,事后晓丽决定向“生如夏花”退货并索赔。晓丽把面部有斑疹的图片和医院的诊治花费单等传给“生如夏花”后,开始对方还答应处理,不料第二天“生如夏花”退出群聊并把晓丽拉黑。
“朋友圈”交易不受保护
“这类借助微信平台从事销售和代购商品活动的主体简称微商,包括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和个人注册的微信账号。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的商家一般是有实体店铺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需提交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经微信平台开办方腾讯公司的认证后方可开办。”7月4日上午,市消协秘书长陈建平告诉记者,可是大部分个人注册的微商属于无实体店、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小店,其进入的门槛低,建立朋友圈的好友也不一定是实名,加上缺乏完善的交易系统,一旦出现纠纷,其就可以直接删除好友或更换账号逃避责任。由于微商是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创立时间较短,目前缺少职能部门监管,存在经营混乱、质量无保障、维权难等问题。
据介绍,由于大部分微商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行为,对微商的监管还没有专门法律,目前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微商缺乏信用保证体系,如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维权难,七天无理由退货落实难;二是微商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实物与宣传不符,假冒和不合格现象严重;三是网上支付安全难保障。
鉴于此,市消协提醒市民: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工作导则(修订)》第十七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对公民个人之间私下交易或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投诉不予受理”。因此,微商购物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如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只能向服务平台投诉。(齐 放)
责任编辑:黄晓娅